最近,2017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已正式启动。公务员考试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由于岗位关系,有一部分人在公务员考试中的身份无法保密,那就是组织人事部门的“职业”面试官。我就是其中一位。

  当了这么多年的面试考官,每每看到网上一些对于公务员面试似是而非的评价与段子,总是如鲠在喉。因此,我把亲历写了下来。需要提醒的是,每个省区市的操作过程会有些许不同。

  每到公务员面试的时候,当我们自己还不知道会不会被抽去担任面试官的时候,就有“熟人”找来,请求“关照”。每次我都要耗费许多口舌解释面试的种种程序,打消他们的顾虑。不过,效果并不好。

  一次农村老家的一位熟人找来,说自己的孩子笔试已过关,希望找找“关系”,在面试时给点“关照”。他反反复复就是那几句话,没办法,我只好拿出“终极手段”:如果碰巧我是考官,又碰巧在同一考室,就适当考虑一下,但只限于我个人,没办法给你找关系。

  这话显然是不应该说的,但实在没有办法说服乡亲时,只好以此敷衍过关。而随后,我并没有被抽为考官。

  面试中,这个孩子表现不错,面试成绩靠前,通过笔试面试成绩汇总,顺利进入公务员队伍。尴尬的是,明明我没出半分力,也出不上半分力,但老乡却感觉“找对了人”,对我千恩万谢,让我哭笑不得。

  随后的时间里,我专门和这个孩子进行交流。我想让她知道三件事:第一,她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公务员的,没有靠走后门上位;第二,公务员岗位并不是社会上所传的那样,没有“关系”就寸步难行;其三,希望她以后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公务员,为改变公务员在社会上的形象作出贡献。

  我的回答是:从制度设计来说,为了防止不公平,我国的公务员考试规则几乎做到了极致。当然,任何一个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任何时候都会有人不停地寻找制度所隐藏的漏洞,而考官本身也是人不是机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机制下,当事人寻租的机会很小,成功的机率更小。对考生个体而言,大可不必担心自己因为“没有关系”而被人“做掉”。

  在这里,真的想提醒考生,一些人声称可以找到这样、那样的关系,并从中收取钱财,并称没考上就“退款”,其实只不过是玩一个概率游戏。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无论考上的还是没考上的,骗子根本就没去找什么关系,而是躺着拿“介绍费”。

  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要被“中介”骗子所骗,也不要被“段子”所误,认认真真地直面自己的选择,踏踏实实地准备提高自己,才可能以平和正常的心态达成理想的目的。

  在我所在的中西部某省,当公务员面试考官很辛苦。一天下来,在考场内的工作时间短则十小时左右,长则可能十四五个小时。而这么长的时间,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对比考生之间的优劣,强度非常大。也正因如此,有的考官戏称被抽到当考官是“入狱”,考试结束是“刑满释放”。

  考官要经历三次抽签,几乎是通过“天意”来决定是否成为考官、到哪一个考室工作。有的考生家长总是想找考官“关照”,其实,即使找到了几个愿意帮忙的考官,但在这样的抽签机制下,这几个人哪怕是一个两个抽到相应考室的机率都极低,更不用说几个人都同时抽在一个考室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一两个有“关系”的考官到了你所在的考室,但他们对面试分数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

  我们先要有两个假设:其一,你找到了考官,而不是受别人的骗(绝大多数的“关系”都只是受了骗,得了个心理安慰),而且运气很好,找到的考官有七八个被抽取为本次考试的考官。不能再高了,我们省的考官库里至少上千考官,你找的人有七八个被抽中,这已经算是运气爆表。

  其二,七八位“关系考官”通过现场抽考室,他要在少则十几个、多则数十个考室中,凭借极好运气,有一位甚至两位“关系”抽到了你的考室。

  好吧,你的运气确实好,考官也愿意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关照你。在这种情况下,看看他们能做什么?

  在我们省考室里,目前一般最常见的是七个或者九个考官,每个考官都是独立标准独立打分,不受其他考官的打分影响。在计分时,要“去分”,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大家知道,这是从技术上降低故意为某考生抬高分数及故意为某考生的竞争对手压低分数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关系”的情况下,“关系分”最多起到提高自己“去分”和降低竞争对手“去分”的作用。

  当然在有两个“关系”的情况下,能够被保留一个较高分数。那么这个较高分数有多高?按照考官自身的评分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提高2到3分已经算是比较高了,再高就是“畸高”,是可能被直接查的。“去分”后,在有七个考官的情况下,大约可以提高面试成绩0.5分左右;在有九个考官的情况下,大约可以提高0.3至0.4分。

  0.3到0.5分,如果是笔试成绩,可能会压掉许多人,但在面试中,这样的提高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面试成绩的分差没有这么精细,分差是比较大的。

  为什么你的“关系”不敢给你离他的标准分太高的分?因为他打的每一张评分表,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存档备查的,这个痕迹永远都在。如果考官给考生打的分“畸高”或“畸低”,相关组织(包括纪委)会进行调查,轻则踢出考官库、政治生命受影响;重则被直接处理,有多重就上不封顶了。

  因此,从制度设计角度而言,考生对面试中“关系”的影响力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最极端的情况是,如果要录取三个人,你的对手中就有三位都有“有关系”,而且他们的“关系”正好“都”被抽到了这个考室,恰好你的面试发挥又比较糟糕……如果你真有这么衰,那我也真没法说了。

  关于公务员面试,各省区市的操作不同,有的省是几天后公布面试成绩,而在我们省,公务员面试的成绩是当场公布的。

  一位考生坚信他在参加面试的时候遇到了“黑幕”:面试结束,虽然面试成绩也算排名前列,但还是以微弱差距被刷了下来。

  他提到公布面试成绩的细节:去掉一个最高分82分,去掉一个最低分73分,最后得分78.9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竟然相差近10分!他愤愤不平地说,考官们对一个考生的感觉有这么大的差距吗?一个考官打的分接近了本次面试的最高分,而一个考官打的分数却低了太多,“要说我没有被算计,你相信吗?”

  其实只要了解考官打分机制的人,大概都会给这位考生一个肯定的答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这位考生将考官打分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差,作为判断自己遇到黑幕的证据,是因为不了解面试的原理和运行机制。

  在笔试中,《行测》是客观题,标准化答案让打分非常容易,计算机直接算出即可;《申论》是主观题,但仍然有着明确的答题要点,答到了点就有分,有理有据、有分析有观点有措施分数就高,答不到点上就没分。因此,笔试无论是谁来改卷,都是对照标准答案打分。

  面试则完全不同。在大多数省份的公务员考试面试中,面试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更多地是依靠考官的个人认知、个人感觉,按照相应结构对应给出分数。每位考官对考生的整体平均期待值不同,他的尺度就会不同;尺度不同,分数就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在面试中,对同一考生有十来分的分差是相当常见的。比如有的考官将70分作为基本分,根据考生答题情况进行上下浮动;有的考官可能以75分或者80分作为基本分。如果再加上个体的判断、认识差异,分差很容易超过10分。

  当然,有的主考官会在打分前提出建议,建议每一位考官的平均期待值在一个分值幅度,这时候,考生的面试成绩的分差就会小很多。但是,无论是事先确定还是不确定平均值(尺度),最终考生的得分不会有什么影响。

  其关键在于:每一位考官都是独立打分,要求考官个人的尺度从第一个考生到最后一个考生保持一致。尺度严的考官,他的分数一直不会很高;尺度宽的考官,他也不能因为其他考官的分数而影响自己的尺度。

  因此,如果将每位考官一天下来对所有考生的打分进行比较,同时与考生的最终成绩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每一位考官所打分数的曲线和考生最终成绩的曲线是基本一致的。独立打分,保持尺度,这是考官打分的基本原则。

  考官的打分表和平衡表都要签名后封存,相关部门会进行抽查,如果遇到合理投诉则肯定会查。如果一个考官的尺度显示出“畸高”“畸低”,那么这位考官的麻烦就来了。我的习惯是哪怕再忙,我的评分表都要对考生的表现进行简单评价,特别是给出较高和较低分数的考生,在备注中简单给出理由。

  不同打分尺度、不同经历背景、不同行业的考官,以自己的尺度对考生保持独立判断,然后对考官的判断(打分)进行综合,得出考生的综合面试成绩。可以说,这样的成绩不是评价考生个人好不好,而是给参加面试的考生一个综合排序,分数只是排序的细化而已。从面试技术角度来说,是科学合理的。分数高,说明你在这批考生中处于前列,分数低则相反。

  从我个人的观察和理解来说,我不太喜欢公务员考试普通管理岗位有面试环节,因为普通公务岗位并不需要能说会道,而面试最大的功能就是考察考生“口才”,能说会道的肯定占优势。因此,最后能脱颖而出的,不排除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当然,能够通过笔试脱颖而出的人,并不会太差。

  另一方面,年轻人可塑性都很强,哪怕是原本不太会表达的人,只要在岗位上锻炼一段时间,都会有很大改观,在现实中这种例子很多。因此,在15分钟时间里就评判一个人的成长潜力是不科学的,甚至有些不太负责任。而在面试中出现的千篇一律的“培训体”,也真让考官很难评判出谁好谁差。

  就我们省而言,现在的面试权重也在逐步降低,基本上降到了40%以下,这说明决策机构也在不断反思,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而面试的设置,是决策机构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权衡的结果。

  我曾见到一些年轻的公务员,入职后第一时间不是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工作的程序、内容、要求,而是在表面形式上花功夫:表面一见领导就一个九十度鞠躬,舌绽莲花夸夸其谈;私下则狂言多少年内要达到什么样的职位高度;手上不是业务书籍,而是如何利用“关系”达到目的的“教科书”……他们以为这些是混“官场”的不二法宝,同时将自己的升迁作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唯一或唯二(发财)目的。这就是被社会错误观念严重误导后的“入错行”典型。

  这样的年轻人还不在少数。最终结果无外乎三种:一种是被碰得鼻青脸肿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认真改正后成为合格的公务员;一种是精神消沉,成为只会按指令行事的公务机器人;一种是发现公务员职业与自己的目标相距甚远,从而主动辞职。

  我想,这些问题的发生,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错误观念的误导;而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务员考试的相关学习培训,过于注重所谓知识的掌握,以及过于注重应试的技术,而忽略了公务员职业本身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本身。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标题:揭秘公务员考试:黑幕、猫腻、找关系?考官告诉你真相 );转自:新浪网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一般来说,人格相对健全的人,如为人处世豁达、潇洒、随和的人,特别是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人,由于眼界开阔、心胸宽广,自我觉察能力高,情绪控制能力强,表达方式适当,不会轻易与人翻脸。此外,谦卑、包容的人,也不易与人翻脸;而自私、没责任心、目光短浅、自尊心太强、易冲动的人就容易与人撕破脸。

  丁子峻以幕后十年功的精神着力打磨,用其精湛的演技将“何俊贤”这个角色演活。

  无论是婚姻、男女、职场、亲缘、朋友还是利益关系,都有所涉及,可以说是一部久违的现实主义题材教科书。无论是婚姻、男女、职场、亲缘、朋友还是利益关系,都有所涉及,可以说是一部久违的现实主义题材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