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以“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海上新广东”为主题的广东省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位于茂名市电白区的中国第一滩揭幕。当天活动发布了2024年广东发展指数。根据报告,2023年,广东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1.88万亿元,总量连续29年居中国首位,显示了“蓝色经济”的强劲动能。

  茂名市海岸线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在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发展“航线”指引下,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作为茂名唯一靠海的行政区,电白区内40米等深线平方千米,是陆地面积的2倍,是茂名向海而兴的主战场。目前,电白正狠下功夫做好“海上粮仓”文章,积极谋划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奋力打造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蓝色引擎”。

  电白海上渔业,尤以博贺最为繁荣。狭长的博贺港,是天然避风良港之一。每当夜幕降临,海面上归来的渔船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作为著名的千年渔港,博贺渔港资源优势明显,渔港面积、码头长度、渔船数量、单船马力、渔业产量、渔业生产总值、卸港量等七项重要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是茂名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的核心载体,也见证着海洋强市的建设步伐。

  2023年,茂名市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名义增速3.53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35%,海洋经济对地区增长的贡献率达42.18%,“蓝色经济”的引擎作用越来越明显。

  向海而兴,以港兴海。依托深水良港优势,茂名坚持把港口作为向海而兴的支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大型港口。

  博贺新港区已建成1万—10万吨级码头泊位8个,在建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项目7个;吉达港区东华能源码头已建成2个液体散货泊位,预计2025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亿吨。茂名港大道、博贺港大道、疏港铁路建成投用,可连通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发展腹地,具备面向东南亚、服务祖国内陆市场的有利条件。博贺新港区、吉达港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开放……茂名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正以港口为核心,进一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依托深水良港的优势,一座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的“零碳产业园”加快在电白区岭门镇和电城镇一带崛起。该产业园拟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构建以、中核绿能、原油制化学品项目“三位一体”为核心的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逐步形成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产业集群。

  临港产业发展壮大,一批代表新技术新模式的海洋新质生产力也逐渐显现。近两年,茂名新增认定45家涉海高新企业,搭建起布局完善、梯次分明的创新平台矩阵,做实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岭南现代农业实验室茂名分中心等科研平台,设立2个院士工作站、11家海洋相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海洋相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洋牧场的建设步伐逐年加快。电白区主动对接好茂名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当地目前已建成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礁区4个,其公布的《电白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2022年修编)》对水域、滩涂自然环境、资源和海洋牧场发展潜力科学分析,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重新确定“三区”,明确管控措施,为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科学布局海洋牧场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指导。

  今年1月26日,电白区人民政府和中科星河(茂名)海水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大有农业(北京)有限公司就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根据协议,中科星河和大有农业两家企业将在电白投资建设海洋牧场项目,并在渔港经济区、文旅康养等领域加大投资。

  电白还积极拓宽海洋牧场建设融资渠道,拟通过申报专项债资金等方式,计划对辖区的水东渔港、陈村渔港、东山渔港、森高避风塘、海丰避风塘、澳内停泊区等“三港二塘一区”进行升级改造,通过项目打包,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修渔港、兴市场、抓配套、拓产业、建园区,打造以渔港为核心,海陆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渔港经济区。

  在莲头岭南部约0.6公里,一处面积约48公顷的海域上,整齐排布着数十个硕大的重力式深水网箱。这些深水网箱周长约90米,有效养殖容积约4500立方米,主要养殖金鲳鱼、石斑鱼、军曹鱼等高价值海水鱼类。

  近年来,中央提出,要大力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当前,广东省也在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2023年,茂名市海产品产量达59.36万吨、同比增长2.62%。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茂名正在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总量,奏响“海洋牧歌”。

  电白是茂名唯一靠海的行政区,也是茂名向海而兴主战场。2023年电白渔业产值113.34亿元,同比增长3.4%。同时,当地充分利用渔业资源优势,拓展深远海利用新空间,大力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构建起从捕捞、种业、养殖、加工到海洋文旅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电白区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电白区年海洋捕捞产量约4.6万吨,产值11.2亿元;海水养殖面积约1.09万公顷,海水养殖年产量约26.85万吨,产值约55.28亿元。目前,电白区建成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9家,健康养殖面积(含生态养殖)达2.8万亩。茂名市电白对虾产业园年产优质对虾4万吨,占电白全区对虾养殖总量97.5%以上;年对虾加工量突破5.5万吨,实现对虾总产值50.34亿元。而结合人工鱼礁、种(移)植修复等项目的推进,茂名还将重点引导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优化海洋藻类养殖模式,推广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式网箱养殖方式,探索养殖工船养殖技术,其中拟在电白规划深水网箱、底播、工船等养殖区3个,分布海域面积约1.47万公顷。

  种业方面,电白区现有省级水产良种场2家。其中位于南海街道的广东金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可产出对虾种苗数十亿尾,引领着电白对虾产业园乃至茂名市优质对虾种苗的繁育及推广发展。该公司育成对虾“正金阳1号”多优品种,成为国内养殖主推品种之一;成功繁育马鲅鱼“高抗苗”,填补国内空白;突破南方海参品种玉足海参、花刺海参的人工繁育,技术引领全国。

  在电白,以金阳公司为种业龙头的约100家对虾良种场,形成了茂名市乃至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对虾种苗产业群,虾苗年产能超300亿尾,良种率达到95%以上。

  加工方面,电白南美白对虾、海蜇、罗非鱼、海水鱼类等特色水产加工产品远销海内外。其中,电白区以电白工业园为载体,大力打造“茂名市电白水海产品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形成以新洲海产、海蓝水产、海篮渔业、惠众水产、海宝罐头、冠利生物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加工水产品约9万吨,产值约14.3亿元。如今,以水产品预制菜为核心的电白预制菜成为新的增长点。2023年,电白入选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预制菜年销售额突破7.6亿元。

  180多公里海岸线,也赋予了电白区得天独厚的山海旅游资源,为发展海洋文旅产业提供了“跳板”。

  以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为纽带,晏镜岭、疍家墟、中国第一滩、浪漫海岸、放鸡岛等沿海景区串珠成链,形成了独具南海风情的滨海旅游带,当地还大力引入美食、文创、民宿、摄影、体育赛事等旅游业态,大幅拉升了城市吸引力。2023年,茂名市接待游客总量超1600万人次、同比增长64.4%,旅游收入超172亿元、同比增长110%。

  在放鸡岛东南海域和西部海域、中国第一滩外海等海域,海底不时可见一个个框架式的混凝土构筑物。这些构筑物就是人工鱼礁,它们高达数米,中间有许多镂空位置,藻类、鱼虾等众多海洋生物可在其间自由穿梭、繁衍生息。

  近年来,茂名市在电白周边海域陆续投放礁体7000多个,建成人工鱼礁礁区4个,所分布海域总面积逾770公顷。投放到海底的一个个构筑物宛如一座座“房屋”,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繁殖、生长、觅食和避敌的理想场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

  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生态修复的有效举措,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实践证明,其有助于渔业资源成倍或数十倍的增加。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放鸡岛海域的人工礁体投放不久,礁体就有了大量微生物和贝类附着,海洋生态恢复和“聚鱼”现象明显。监测发现,现有人工鱼礁礁区内,海洋牧场海域渔业资源生物种类比投礁前平均增加2.1倍,最高增加3.8倍,渔业资源密度比投礁前平均提高8.7倍,最高提高26.6倍,起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

  电白已建成的4个人工鱼礁是茂名海洋牧场建设计划的一部分。2017年11月,位于电白辖区内的茂名市大放鸡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工作,所占海域面积约3575公顷。笔者了解到,目前电白已在相关海域启动新建一处人工鱼礁礁区,礁体投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此外,为推进增殖放流资源可持续利用,茂名全市每年增殖放流海水、淡水鱼类、虾类等苗种数千万尾,持续助力优化水域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硕果累累。近两年来,茂名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134个,铺设污水管网2415公里,完成超1.2万条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清退近岸水产养殖面积超3.7万亩,促使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

  电白坚持在近浅海上做“减法”。近年来,电白强力推动落实近海整治工程,完成全域4.5万亩近海整治,清退禁养殖区水产养殖278户1.5万亩,实施“三池两坝”尾水整治526户30217亩,控制近海养殖用海规模,推动海洋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12月1日,水东湾片区城镇支次管网完善工程正式通水。该项目新建416公里污水管网、34座泵站、5个污水处理系统,覆盖电白区、水东湾新城7个镇街。项目建成后,电白主城区水东街道可基本实现道路雨污分流,水东河片区、森高河片区及环水东湾流域水环境也将得到有效治理,从而减轻区域水体的污染。

  截至2023年底,茂名市大陆自然岸线%,位居全省前列。同时,茂名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渔港经济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3个项目摘得“国字号”招牌并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其中,在系统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方面,茂名争取了中央资金支持3亿元,通过推进博贺湾、水东湾及放鸡岛开展岸线整治修复、红树林营造修复、珊瑚礁修复、沿海防护林建设等工程,生态修复总面积达260公顷,重现“海”生态之瑰丽。

  经过一系列整治修复工作,茂名市的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电白区形成了“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山水人文协同共兴”的旅游格局,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水东湾海洋公园成为全省首批3个美丽海湾试点之一,茂名滨海公园、放鸡岛分别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岸、美丽海岛,独具风情的海岸、海滩、海岛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6月6日上午,广东省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位于茂名市电白区的中国第一滩揭幕,正式启动2024年海岸线保护整治专项行动。

  早在2019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推进广东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设立11个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其中包括茂名水东湾新城海岸带综合示范区。

  2023年9月,茂名水东湾新城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项目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组评估中以优异分数通过验收。在验收阶段,专家组一致认为示范区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建设,在整治修复岸线、湿地恢复、建设美丽海湾、打造魅力沙滩、海洋经济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

  2023年10月,广东茂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为全国16个入选项目之一、广东省3个入选项目之一,获得中央资金3亿元,实施期为2024年—2026年。

  为持续擦亮海洋生态底色,茂名市不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助力生物多样性维护、海岸带防护、海洋固碳等方面生态功能提升,构筑复合立体的海岸带防灾减灾体系。其中,将水东湾新城海岸带综合示范区作为推动陆海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重要平台,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提供重要引擎。

  2020年以来,在省、市自然资源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水东湾新城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海岸带综合示范区的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魅力沙滩工程、海堤生态化工程、滨海湿地恢复工程、美丽海湾工程及建立海岸带管理体系六大工程,完成6.8千米海滩生态化整治提升,清洁净化沙滩44万平方米、防护林清整29万平方米、绿化工程2.3万平方米;建设4.3千米虾塘堤坝生态化公园岸线多亩,补种红树林面积约75亩;建设水质净化厂和污水主管68公里、城镇支次管网117公里,有效改善和恢复了水东湾海岸带功能和生态环境。

  在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茂名积极打造中国第一滩景区到晏镜岭的“两点一线”黄金海岸线,推动形成和谐滨海旅游休闲景观和海岸线精细化管控体系,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总部、华侨城集团滨海文旅等一批重大项目进驻,带动临港商贸、总部经济、滨海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旁证,今年3月24日,2024茂名马拉松赛在中国第一滩开跑,本次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主要赛场设在南海岛,南海岛区域内赛道约32公里,一路山海相随、美景相伴的茂马赛道被称为“最美滨海马拉松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