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广东汕头既是百年商埠,又是我国的著名侨乡,侨胞遍布全球。早年间,在华侨的建设下,一大批中西结合、融合潮汕风格的骑楼、宅院等,在汕头拔地而起、规模越来越大。从汕头老城区的核心“小公园”,到一批批历经风霜的侨宅,都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和风貌。近年来,汕头持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让“侨宅”古韵焕发新生。我们一起跟着记者镜头去感受一下。
总台记者罗平章介绍,走进小公园就是走进汕头这座百年商埠历史的开端。从中心出发,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能够通向海岸港口。几渡重洋,归来的华侨也都能沿着这些道路回到家中,也给这里带来了全新的文化影响,呈现出多元、复合的鲜明特点。
这里名字虽叫小公园,其实它是汕头市金平区的一片老城区,又被称为“小公园开埠区”。别具一格的环形放射状老街,中西结合的骑楼建筑群,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这些精美的历史建筑不仅是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更是潮汕文化的一部分。
而位于澄海隆都镇的陈慈黉故居是侨宅最典型的代表,素有“岭南第一侨宅”的美誉。1910年起,著名旅外侨胞陈慈黉及其家人,历经近半个世纪,在隆都镇建设起10余座宅第。建筑融合了潮汕建筑格局与西式洋楼特色,留存至今的主要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4座建筑群,共有大小厅房506间,占地面积高达25400平方米。
总台记者罗平章介绍,除了堪称绚丽的瓷砖,这座宅子的每一个墙面、每一根石柱、甚至是屋檐都可以称得上精致华美,比如头顶上的平梁集合了三种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最上一层是潮汕传统的木雕,中间一层是“松鼠葡萄”的石头浮雕,最下面一层是油麻石的通雕,雕刻的是“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
在汕头,这样的侨宅数量庞大,近年来,汕头持续开展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登记工作,把历史建筑“找出来、保下来、用起来”。当地还加强了对侨宅的保护和修复,为了还原历史建筑原本的风貌,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进行修复。
汕头隆都镇历史文物宣讲队队员蔡梓婷介绍,对面的瓦当和滴水都绘成了不同的水果、花卉等等的图案,总共是有360多种。像上面这些瓦片就是在不同时期采用“修旧如旧”的一个方式,用微修补、微改造去进行保护。
侨宅,既是建筑,也是文化,当地还在如何让侨宅“活起来上下功夫。如今,来自各地的游客,在侨宅中,除了能够欣赏到潮剧、木雕、竹扎灯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通过文创,让历史建筑和潮汕文化更好地记录下来,传播开去。
文创中心瓦片画制作者林晓杰介绍,这个是瓦片,就是在瓦片上画画。这个就是跟下南洋、红头船、侨批有关的一些主题。通过像这样的形式把潮汕文化变成看得见的历史,也留住了我们的乡愁。
此外,汕头还对213栋、面积约14万平方米骑楼群的进行修缮改造,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骑楼建筑、文物级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日,汕头又公布新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截至目前,共有历史建筑53处、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当地通过持续扩大保护区域范围,纳入更多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更好保护和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国爱国者导弹束手无策:俄军首次对乌军投放三吨级航空炸弹,未能直接击中乌军藏身建筑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