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屈子祠前,独醒亭旁,有一棵300余岁的朴树。树冠圆满宽广、树荫浓密繁茂,整体形态古雅别致。它如同亭前守护神,挺拔高大的身躯年复一年默默伫立在土地上,用荫凉和绿意呵护一代代的子孙,嶙峋粗壮的树干无声地诉说经历的岁月沧桑。

  朴树[pòshù](学名:CeltissinensisPers.)是荨麻目榆科朴属植物,多生长于海拔100-1500米的路旁、山坡、林缘处。树冠圆满宽广、树荫浓密繁茂,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且寿命长,是中国植物资源中重要的乡土树种。

  《诗经.大雅.棫朴》云:“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最早的朴树之名就源于此处,可见朴树的历史十分悠久,至少有3000多年。这是赞赏周文王用人有方,贤人众多,就像棫朴一样茂盛繁多。古人讲究“前榉后朴”,即榉树(象征中举),朴树(家有仆人)。朴树是美好寓意的承载对象,有的老人常常会将一盆朴树送给离家的游子,寓意着不忘故土,也盼着外出的孩子可以早日回家,所以老人们很少称其为朴树,而是更喜欢称其为相思树。

  春天,朴树张开绿色的华盖,充满一派生机。夏日,朴树绿意更浓,飘荡着清香的气息。秋天,朴树撒下满头的华发,装点一片金黄。冬天,朴树舞动虬枝,把遒劲苍凉写在天空。它守护的独醒亭也有一段特别的故事。

  汨罗江各渡口,自古以来皆为义渡,每个渡口必于江岸建一座渡船亭,供修理船只和行人歇息候船之用。相传屈原居住汨罗期间,常在这些亭内与渔民农夫、村姑樵子促膝谈心,后人将其中一座亭子命名为“独醒亭”,以示对屈原的怀念。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知县戴嘉猷主持重建,写了《重修独醒亭记》,并勒石立碑(游客如果感兴趣,可解读此碑,特别是“瞻斯亭,能无感也夫!能无惧也夫!”)。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县陈钟理移迁独醒亭于玉简山上。清末亭子坍塌,1980年重建。

  今日独醒亭四块匾额,两家书法,一为茅盾所书,一为赵朴初所书。说起独醒亭的匾额,还有一段来历:独醒亭重建竣工后,屈子祠管理所向茅盾和赵朴初征求匾额题字。同年,赵朴初先生题字寄来后,制成亭匾挂在独醒亭上。第二年,茅盾的逝世消息突然传来,屈子祠管理所为文坛的巨星陨落而难过的同时,也为独醒亭没有得到他的题字惋惜。谁知茅盾去世后不久,中国文联寄来了茅盾先生的遗墨——“独醒亭”的题字。原来茅盾先生在重病期间并没有忘记管理所的请求,还是题了字,但没有来得及寄出就与世长辞了。现在,茅字苍老,赵字秀丽,对角而悬,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