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丛生的河道两侧,被打造成“袖珍公园”;杂乱无章的露天阳台,被改造成“空中花园”;废弃的简易棚子,摇身一变为“共享书屋”……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不少城市“边角料”,被改造成了居民休憩相聚的“欢乐角”。

  日前,记者来到建邺区莲池路与友谊街交叉口,沿河边走边看。一路上,河道两岸绿树掩映,彩色步道被绿植、花丛簇拥,不时有休闲的市民路过;沿河岸打造的景观小品,围着不少市民,正开心地说说笑笑……一公里不到的河道两岸,已然打造成一座“袖珍公园”。

  “以前,河道两侧的坡滩全是杂草,黄土裸露严重,还有不少垃圾,河水也不干净,枯叶、食品袋、塑料泡沫等随处可见。”居民程萍说,“经过整治,河水变清了,河道两侧变成了绿地。不久前,区里又对这里的环境进行提档升级,增加了景观小品、休闲廊道。周边小区,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就进公园。那些不起眼的地方,打造成现在这样,我们生活在这里就很满足了。”

  据建邺区建设局有关人士介绍,莲池蝶影公园于今年初开始打造。提档升级后,这里的绿化总面积增加至7000平方米,增设摇摇乐、跷跷板等儿童游乐设施,升级为一个休闲乐园,真正成了周边市民亲近自然的滨水公园。

  昨天下午,家住附近的居民林宗荣正带着小孙子在童卫路口袋公园玩耍,来往的居民安闲舒适,看起来十分和谐。“以前这里都是围挡,改造后,成了我们‘遛娃’的好去处。”林宗荣笑着说,这里原是一块封闭杂乱的绿地,常年荒废,居民难以走进其间。

  据悉,去年,秦淮区月牙湖街道启动童卫路口袋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经过近2个月施工,公园建成并向市民开放。

  从前无人问津的街头“死角”,摇身变成集城市形象展示、交通人流疏散、行人休闲驿站等功能于一体的绿洲花岛。走入一个个“边角料”改造而成的公园,各类乔木花卉打造出多彩景观,设计精巧的空间布局、蜿蜒伸展的休闲步道、新颖便民的功能设施,彰显出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

  近年来,面对物理空间限制,不少社区充分利用现有微空间,更新多样化的设施和活动场所。

  在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张府园社区的曹都巷小区内,一处“共享书屋”配着透明敞亮的顶棚和原木色的书柜,看起来非常清新。今年75岁的蒋宝霞在张府园住了50多年,作为小区志愿者团队的组织者,她和她的团队是“共享书屋”的管理者。

  “以前这里是一处废弃的简易棚子,清理后成了现在的书屋,环境好多了!”蒋宝霞笑着说,在书屋旁的枇杷树下,还摆放着石椅石凳,方便附近的居民阅读休憩。目前,社区也鼓励居民群众自发捐书,充实“共享书屋”,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书香的氛围。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书柜和书本均由居民捐赠,街道政协制定实施方案,精心打造读书阵地,持续擦亮“书香政协 风雅秦淮”品牌。设在小区里的“共享书屋”,供居民免费使用。

  空间改造更惠民的案例,在我市主城早有探索。在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七家湾88号,敞亮干净的露天阳台上布满了绿植,几名老人坐在座椅上闲谈赏花。前年,经过半年多的改造,这里从杂乱无章的平台,成了居民生活的“空中花园”。这个项目在居民议事会提出,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在改造过程中,居民自发众筹了1万多元,不少居民出工出力清理场地,大家都发挥了主人翁作用。

  在建邺区茶亭社区的茶亭村小区,阶梯式菜架上整齐地排列着由废弃塑料桶做成的种植器皿,原本平淡无奇的空地,竟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蔬菜基地”。

  菜园选址在小区北广场,蔬菜种子几乎全是社区居民你一把我一把众筹起来的,搭起简易木架、裁剪废弃塑料油桶,制作成大小合适的种植箱。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才有了社区广场上3平方米面积大小的共享菜园。

  在月牙湖社区的紫金城小区,曾经有一块杂草丛生、黄土裸露的“边角料”空地,如今也已铺设人工草坪,增设幼龄儿童娱乐设施及相关宣传栏,变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用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城市的每一个细节,是在基层治理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破解的课题。一个个看起来不大的“边角料”空间,被做成“微更新”项目、城市细微处不经意间展现的小改变,却能带给市民真实的幸福感、获得感,让生活更加美好。

  近日,“微更新”的脚步更是从小区踏入了小店。去年10月开始,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就开启了小店出新计划。首批加入的5家小店,目前正陆续进入施工阶段。此次小店更新,是由商户自主报名,设计师实地调研评估设计,商户、消费者、街坊、城市管理者在协商议事下一同参与。

  “不搞统一的门头牌匾,而是共议出新,整洁换新又保持不同商家的店铺风格,这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出新方式。”家住附近的居民董翔看到后竖起了大拇指。

  如何做优“存量资源”,助推老城“旧貌”换“新颜”?我市主城各区探索不断。秦淮区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坚持以“多元参与、协商共治”为原则,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更新模式;建邺区将城市客厅建设聚焦在“城市更新+城市运营”,在保持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对已有城市空间进行小规模的局部改造,以艺术元素和手法介入,为城市更新赋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业内人士看来,“边角料”空间大有可为,在“微更新”过程中,需要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运用各类基层议事协商载体和平台,推动更新过程中的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鼓励更新载体权利人出资自主更新,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在存量空间改造、“微更新”项目上,还需拓宽资金渠道,进一步争取专项资金、各项政策性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此外,需完善配套政策路径,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探索实现上级政策与项目实施方案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