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项吸引人才回归的务实举措、一个个引领创业发展的出彩典范、一幅幅描绘和美乡村的生态画卷……时下,在河南省镇平县,随着“镇平人建设新镇平”战略的纵深推进,各类回归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成为激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落实引凤政策。出台《镇平县支持引进青年大学生补助办法》,单列2000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23年支出190余万元,重点用于引进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科技创新人才新贡献津贴、青年人才驿站优化等工作。
系牢乡情纽带。连续两年召开创新创业大会,共邀请嘉宾616人,签订171个合作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新型建材、玉文化、城市配套服务等领域,为镇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崭新活力。
打造孵化平台。成立豫西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围绕企业用工需求,提供人才招聘、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积极发展食用菌、假发等居家就业产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借此东风,一大批“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心中有群众”的奋斗者,甘愿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环境、高薪的岗位,选择返乡创业,扎根基层,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辉映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向社会传递出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在镇平县城北碾坊庄村部门前巷道有一道“网红墙”,吸引着周边县区众多市民前来打卡。这道“网红墙”从创意、发起、打造均来自该村85后村干部刘飞。
学习室内设计专业的刘飞,2011年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外经商,因村里干部年龄较大,不擅长使用电脑,每逢长假回村,刘飞就经常到村委会帮忙,2020年回乡发展后,更是成了村里的编外干部。2021年换届时,刘飞被推选为村委委员。
初到村任职时,刘飞发现村里14个村民小组每次通知事情全靠小组长两条腿,效率极低,还不利于管理。于是刘飞便在每个小组建立了微信群,和组长们走街串巷到各户家中宣传鼓励大家进群,经过半年的努力,建立了23个微信群,5000多居民进群,有力地助推了东刘堂自然村、大宁营庄集资修路的顺利开展。
2023年村部门前巷道改造完成后,看着两侧单调的墙面,刘飞便萌生了创作墙体彩绘的想法。在村委会商议一致通过后,他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利用闲暇时间设计出墙绘方案,并把打造网红墙的招募消息通过抖音和微信平台发出,村里青年们最先响应参与,他们把绘画过程通过短视频记录在各大平台发布,吸引县内许多绘画志愿者加入。
从4人发展到50多人,包括返乡大学生、美术老师、装修公司负责人等,通过2个月的绘制,共完成“镇平、鱼跃龙门、醒狮、大圣归来、月球”等45幅墙绘作品。这些墙绘作品时尚、新潮、大气、生动、主题多元,一经问世便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并在这里创作拍摄短视频,使曾经冷清的小巷变的热闹起来,成为改变村容村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随着地摊经济的兴起,今年5月,刘飞多次向上级部门提议,在该村村部北侧紧邻县体育运动中心的300余米道路规划设置一条夜市街,预计容纳摊位100多个。刘飞详细编写了运营方案,将该道路取名为“民族街夜市”。为使夜市街持续发展,他号召成立了民族街夜市管理委员会,聘请专业团队负责前期投资、运营、招商、宣传,在整条街布置灯光照明设施,制定详细经营细则,联合玉都街道综合执法队,全面加强对夜市摊点的管理,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等进行常态化巡查。
同时,邀请县内多家街舞社和乐队前来演出,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大力宣传,在不到20天时间已经有小吃、服装、玩具、文创等80多家摊主入驻,从鲜榨果汁到手工玩偶,从非遗棕编到时尚衣物,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选购,使“夜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在312国道镇平张营段路北的田地里,是一行行的塑料大棚,棚内种植着羊肚菌,逾百亩的面积,蔚为壮观。该村羊肚菌种植有现在的规模,离不开村支部书记何子中。
2010年何子中大学毕业后通过校园招聘与女友一起在沈阳设计院工作,设计院工资高福利好,两人很快在沈阳购了房,买了车,筑起爱巢,并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2018年,由于老家房子有裂缝需拆除重建,何子中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回村,看惯了大城市高楼大厦,老家的落后给了他不小的冲击,此时已有了回乡改变家乡面貌的想法。
2020年村两委即将换届,全村找不到一名年轻党员,老支书想到了何子中,通过电话联系,何子中回乡发展的情结愈加强烈。经过多次“做工作”,妻子最终也不再反对,2021年初,何子中在换届中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放弃大城市的优厚待遇回乡担任支部书记,待遇低很多,责任却大很多。张营是晁陂镇为数不多的贫困村之一,虽已脱贫,但村内土地贫瘠,易涝上浸,水资源匮乏,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没有支柱产业和集体收入,缺乏发展后劲和前景规划。30名党员中,60岁以上占70%左右,党员队伍缺乏生机活力。面对这种情况,何子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为了找到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何子中带着村干部先后到山东、湖北和西峡等地考察蔬菜、食用菌种植等项目,了解到羊肚菌项目销路广,前景好,经过培训人人都可以掌握种植技术,最终确定为产业发展方向。正当他信心满满准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全面推广时,组长反馈的消息却不容乐观,赚得起,赔不起,令多数有想法的群众“望而却步”。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他决定自己带头示范种植。2022年,他投资10多万元,搭建6个大棚。2023年6架大棚羊肚菌收入12万元,收获后间种辣椒又增收2.5万元,当年就收回成本。看到种羊肚菌能赚钱,有人心动了,2023年10月有2名村干部投入60万元,新搭建16架大棚,今年又有10多名群众准备秋季开始投资种植。在培育壮大羊肚菌产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玉雕加工、苗木花卉等产业,目前村内富民产业已初具规模。
作为村支部书记,自上任以来,何子中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共发展5名年轻党员,不断为张营村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2023年底成功创建五星支部。
谈到干支部书记的感受,何子中用朴实的话语说道:“干支书没巧处,群众有事找你不要推脱,能办到的立马去办,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告诉大家如何做,何时解决到位。只要没有私心,一碗水端平,没有办不了的事。”
侯集镇向寨村是远近闻名的观赏鱼产业基地,今年刚满三十的余东晓,虽在村里任职不足两年,但却是家家户户耳熟能详的好干部,被大家亲切称呼“小余”。
余东晓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与丈夫一道在北京一电子商务公司从事数据管理方面的工作,两人月工资近2万元。2022年春节一次参加喜宴的偶然机会,听既是邻居又是村干部的叔叔讲,村里亟需懂信息化的人才,就半开玩笑地毛遂自荐,愿意“试”着为村里做些事。
2022年8月,“你有文化有技术,又见过世面,村里需要你!”村支部一个电话,加上家里老人小孩也需要照顾,她毅然辞掉工作回乡当起了“村官”。
向寨村是镇平观赏鱼产业的发源地,家家户户都有养殖,但由于缺少资源统筹,亩均效益也层次不齐。长彦观赏鱼基地、文胜观赏鱼养殖公司、国富、仲良、喜明、高坤、任尚……村里养殖大户、技术能手、电商达人不在少数,这些资源聚合利用起来,肯定能帮助低效益养殖户增加收入。
谋定后动,她立即建立“鱼我同行”微信交流群,每天根据群里反映的困难,分类求教行业翘楚,及时将破解办法进行发布,有力联通了产业资源需求端和供应端,凝聚了资源合力。她还时刻关注专业媒体对于观赏鱼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结合实际编写操作方法予以发布推广。同时,利用自己的电视制片专业特长,随机拍摄村里与观赏鱼有关的趣事,制成短视频,通过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渠道发布,进一步扩大了向寨观赏鱼的知名度。全国各地的观赏鱼爱好者纷纷聚焦,订单呈现逐步上涨的喜人态势。
展望未来,小余打算围绕观赏鱼主题设计创作墙绘,打造观赏鱼文化长廊,建设金鱼第一池、电商第一户等可供研学的场景点,使向寨村成为更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们就是要回来的人。”刘飞、何子中、余东晓……正是这些“要回来的人”,成为全县人才回归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并以满腔之情、涓滴之力,汇聚成守望乡村、扮靓故园的磅礴力量!(图片/王立铸)
弘扬“上海精神” 提供“中国方案” 上合组织为世界和平与繁荣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