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八宝山向王铁成告别。这位以在银幕上诠释和演绎周恩来总理形象而获得终身荣誉的功勋演员,6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他的许多同行来了,许多朋友来了,许多粉丝来了。关于他的演艺生涯和贡献,大家耳熟能详。但是,还有一些事情,就未必知晓多少。
王铁成是位唐氏综合征孩子的父亲。为了这个儿子,他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小时候,到处带孩子看病。后来,不断帮助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学会了打鼓,可以经常参加京剧票友的演出活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儿子的境遇,让他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这个群体的困境。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加入了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他是中国残联届评议会副主任,第三届残联副主席,也是中国智力残疾人亲友会与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分设后的首任和连任主席。他在残联这个平台上,慷慨地奉献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生命。他参加各种会议,接受各类媒体采访,南征北战,上山下乡,都不忘为智障人鼓与呼,并以自己为例,呼吁社会关注这个最困难的群体。他当了几届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参与了许多与残疾人相关的提案。他经常深入全国各地的残疾人组织、培智学校,慰问残疾人工作者,为他们题词,为他们鼓劲。他以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大大提升了残疾人群体的社会关注度,也促成了许多助残法律和政策的出台。
王铁成卸任五年之后,我有幸连任了两届智协主席,和王铁成有了更多接触。我曾陪他到基层调研,感受他看智障孩子的眼神,一如看自己的儿子。他仍然关注着这个群体。有一年春节我去他家拜年。那几个月,全国发生了多起年迈的家长无力照料重度智障孩子而导致的家庭悲剧。他忧心忡忡,说“我们老了,孩子怎么办”,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我们根据他的要求,组织人力进行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但是这件事毕竟太大,仅靠一个社会组织显然无法推进。我如实告知。他对我说,大的方案没有出台之前,我想捐一部分资金,探索为智障人士做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多年来,他曾为残疾人群体慷慨解囊,捐赠过许多资金和设备。这件事更说明,直到生命垂暮,他仍在为残疾人的生存境遇殚精竭虑,亲力亲为。可惜,不久他就生病了,这个设想没有来得及进一步探讨。
王铁成不仅是表演艺术家,慈善家,也是个极有趣味的人。他是杂家,是顽主。他善书画,能操琴,会唱京剧。还善鉴赏、广收藏。前些年,每次去他家,他总会展示他新收藏的文玩、字画。有一回,他拿出个葫芦蛐蛐罐,说这葫芦得自己种。两辆铁皮车的葫芦,就几个能用。
他又是极重感情的人。有一次,他留我在家吃饺子、焦圈、基围虾,说起当年跟骆玉笙学京韵大鼓,忽然兴起,大段念起了《风雨孤舟》的台词,抑扬顿挫,一气呵成,那年,他已是86岁高龄了。
王铁成对生命充满了无限敬畏。甚至小猫、小狗,花草树木,也都伺候得妥妥帖帖。有一次,我去看他,刚进门坐下,他就很伤感地说,我的小狗今儿早上死了。接着详细叙述小狗近来生病,不能进食,艰难挣扎的过程。他把狗粮打碎,或把牛肉嚼烂喂它,它都无法吞咽,那晚他出门,回来较晚,发现小狗没有到狗窝睡觉,而是趴在他常坐的沙发边,他没在意。但早晨发现已经死了。他觉得是在等他回来。他的老伴说,昨晚,小狗自己到外面撒了一小泡尿,然后在沙发前转了一圈,就走开了。现在才知道那是在向主人告别。他说已安排人去买木板,做个小棺材。一会儿,接电话说,没有实木板,只有大芯板。他又找人,说有金丝楠木,立即吩咐买四块,35厘米乘40厘米。又根据此尺寸算出两头的挡板大小,马上做棺材。忙活半天,才说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