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登陆我国的第六号台风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烟花”,而且这个名字还是由我国香港提供给台风委员会的名字。我国也提供过台风的名字,如龙王、玉兔、杜鹃、悟空等。那么台风命名规则是什么?台风是怎样命名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1个成员国和14个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后因受到女权主义者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在有国际统一的命名规则以前,同一台风在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名称,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叫“飓风”,在孟加拉湾叫“风暴”,我国习惯于称其为“台风”。
其中一些台风杀伤力、破坏性极强,所以知名度特别高,那么这个名字就会从这个取名表格里退役,换上一个新名字。
如2019年2月26日至3月1日,台风委员会将在中国广州举办第51届会议,台风委员会提出除名山竹(Mangkhut)的申请,这意味着台风山竹这个2018年广为流传的名字或要“永远停用”,永远的留在2018年了。
台风退休后,其在台风命名表上的“工位”便空出来了,需要及时招聘新员工填满“工位”,继续周而复始地服役。新的命名方法由世界气象组织(WMO)下的台风委员会机构提出,旨在加强国际间区域合作,帮助人们防范台风、应对灾害。
台风委员会成员是由西北太平洋14个国家和地区组成,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构成了一个有140个名字。全世界现有的台风名称都是由十四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分别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老挝、日本、朝鲜以及密克罗尼西亚。台风虽然每次都会造成损伤,但台风的命名大多都寓意美好,希望在台风来临时能减少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