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共同主办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野外回归活动暨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启动仪式,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举行。
当天,一批珍稀濒危植物苗木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回归种植,其中包括望天树、东京龙脑香、茴香砂仁、短蕊大青等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此次野外回归的地点是绿石林,这里分布有石灰山热带季节性雨林,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在这里能够不受人为干扰地生长,有利于种群的恢复和壮大。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郁文彬说:“这些植物种群及数量稀少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影响,使得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变小了,另外一些植物本身种群就很少,加上环境破坏后自然种群就会变得更加稀少,所以需要我们通过迁地保护的形式进行人工扩繁,再把它们回归到自然之中。”
植物回归,是有效恢复和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种群的重要方式,这一方式是在迁地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繁殖把植物引入到其原来分布的自然或半自然的生境中,以建立具有足够的遗传资源来适应进化改变、可自然维持和更新的新种群。
“这次野外回归的物种主要是西双版纳和云南本土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极小种群物种。龙脑香科植物是热带雨林受威胁最严重的类群之一,急需开展拯救工作,回归地十分适合龙脑香科植物生长,所以我们把龙脑香科植物作为了这次回归的重要物种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还选择了适合石灰山地区生存的4种极小种群物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副主任肖云学介绍。
龙脑香科植物是热带雨林群落的建群种和关键种,中国有12种,其中有9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保护研究团队在云南、广西、海南等地开展野外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了龙脑香科73个野外种群的种子及苗木资源,经过多年探索,已掌握望天树、狭叶坡垒、版纳青梅等种类的优良繁育技术,能为龙脑香科的野外回归、种群重建、雨林生态修复等提供苗木资源和技术支撑。
“这次活动是云南省响应国家林草局和中国科学院发起的‘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的具体实践。”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杨华向记者介绍,“除了把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到自然之外,我们还将繁育出来的种苗,推向家庭的庭院、房前屋后和校园、公园。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植物都有人来守护,我们也希望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植物守护工作中来。”
“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首个以促进公众参与植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的网络平台,任何个人、家庭、机构、地方政府都可以通过平台选择并守护一种甚至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并开展力所能及的保护工作。当天活动中,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交流会探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经验,号召全社会广泛关注、主动参与植物保护事业。
据悉,云南有高等植物1.93万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542种,是中国最重要的植物资源宝库之一。2005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概念。2010年以来,先后拯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60余种;2012年以来,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点)30个,昆明、西双版纳国家植物园纳入全国总体布局,建成植物近地或迁地保护基地13个,迁地保护活体动植物2万余种;36种植物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31种极小种群植物实现野外回归,漾濞槭、华盖木等3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恢复,脱离灭绝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