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葫芦苗移栽实践”正在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的葫芦长廊内,有声有色地开展;
“做天地间一株麦子”,云龙区新城实验学校的“少年农学院里”,小学生们挥锹铲土、提水浇灌,构成了一幅幅“人勤春来早”的校园春种图;
在中国矿业大学的新型“生态工厂”里,“盆景技艺”疗愈课堂生动开讲......
“在实际操作中,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更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正在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榫卯制作的初一学生顾朕祺说到。
厨艺工坊、生态农业体验、陶艺制作.....20余间专用教室,开设马庄香包制作、万通传统酿造等多个“非遗”“中华老字号”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多方位传承中华传统匠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接待全市一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徐州以课程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深挖劳动教育内涵,引导全市少年儿童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在发布会上说到,徐州打造中小学素质教育劳动实践基地10家,课后服务校外教育基地125个,蕴含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
目前,全市256所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和课例,572所中小学开辟了专门区域进行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丰县欢口中学、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建成江苏省劳动课程基地。
“小时候种过葫芦,现在学校劳动课开设了种葫芦课程。陪伴葫芦成长,让我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五(2)班的王千贺高兴地说到。
将劳动课程搬进“田间地头”,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农耕文化,体验劳动快乐。据了解,占城中心小学建设葫芦文化特色阵地,搭建葫芦长廊,引导学生通过种葫芦、赏葫芦、绘葫芦,全方位打造出以葫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阵地。
不仅在中小学,高校关于劳动教育的课程也在不断创新。走访中注意到,中国矿业大学为学生们开辟了一处新型“生态工厂”——智能化绿色生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走进这座超大玻璃房,看到老师们正在给学生们上盆景技艺课。基地占地2128.5平方米,包括现代智慧农业、露天农耕种植、常见花卉栽培、盆景制作等劳动场景,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载体。
“构建‘立德树人’视域下具有中国特色、矿大品格,能充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行业特色高校‘一芯四立五方七实’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部长张绍良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矿业大学开设5门劳动教育特色实践课程,并升级打造为劳动教育慕课,已有2000余人完成在线学习。
犁地、浇水、打药.....一气呵成的“劳动操”闪亮登场,这是新城实验学校老师自编自创的一套劳动操。新城实验学校作为江苏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努力打造劳动场域,将废弃的2亩土地拓荒为“少年农学院”,将闲置的原学生宿舍楼打造为“五育馆。”
“我看见绿色的麦苗在田地里生长,也看见最新的科研成果在闪闪发光!”新城实验学校的学生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农耕种植、拆装创新、木刻、竹编、缝纫等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实现劳动育人。
种菜、扎染、磨豆浆......这些有趣的劳动实践活动,同时发生在邳州市城关实验幼儿园。
“我们设置了小菜农游戏环节,给孩子提供劳动工具,创设劳动情景,让他们去重温播种、收获、培育。”邳州市城关实验幼儿园园长顾绍艳介绍,幼儿园开辟了自然种植地“绿城”教育自然营地,并创设了“小菜园学农项目”,给幼儿提供了走进大自然进行劳动的环境和机会。
“2023年3月,学校盘活土地资源,创设‘青柚’劳动实践责任田,把劳动教育搬进田间地头。”徐州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刘芳铭介绍,除此之外,学校通过雅卓女子学堂、木工坊等专门开设特色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人”的综合价值,为学生全面赋能。
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常态化,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徐州向着既定方向发展壮大,努力形成劳动教育的“徐州样本”。
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表示,下一步,徐州市教育局将继续深入推进全市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徐州新实践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