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区分女子结没结婚,经常会说“人家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黄花是什么花?古人为何用“黄花”比喻未出嫁的女子?为什么不是粉花、白花、红花呢?

  故事还得从我国历史的南北朝说起,相传宋武帝刘裕有一个女儿叫做“寿阳公主”,寿阳公主长得很漂亮。

  某年正月初七,公主在宫廷中与宫女嬉戏,累了便躺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此时,一阵微风吹来,将黄色腊梅花吹得纷纷落下,其中几朵恰巧落在公主的额头上。

  经过汗水的渍染,腊梅花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淡淡的花痕,使得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这种独特的妆容被宫女们纷纷效仿,被称为“梅花妆”。

  随着时间的推移,“梅花妆”逐渐流传到民间,受到了广大少女的喜爱。然而,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人们开始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

  这种粉料被称作“花黄”或“额花”,而采用这种装饰的都是未出阁的少女。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孙俪饰演的嬛嬛在得宠的时候,雍正爷亲自为她点梅花妆,虽说与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不尽相同,但也看得出梅花妆在古时,深受少女们的喜爱。

  “黄花闺女”不仅代表着少女的未婚身份,更寓意着她们心灵的纯洁和品性的贞洁。在古代,黄花通常指的是菊花,“梅兰竹菊”中的菊花也是四君子之一,因其傲霜耐寒的特性,常被用来比喻人品性的高洁。

  因此,将“黄花”与“闺女”结合,既表达了少女的未婚状态,又彰显了她们的纯洁与坚贞。

  南宋《采莲曲》中称作:“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木兰辞》中也有:“当窗李云鬓,对镜贴花黄”。

  “黄花闺女”不仅表示女孩子年纪尚小、尚未出嫁,更寓意着她们纯洁、高雅的品性。在古代民间俗语中,“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中的“黄花姐”就是指黄花闺女,即未婚少女。

  这一称呼不仅富有诗意,也体现了古人对女性美丽与品行的双重赞美。现在,您知道为什么是黄花大闺女,而不是白花或者红花了吧?

  其实,除了黄花闺女的称呼,古人也会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女性有不同的称呼,并且这些称呼很多都有花朵有关。

  蒙卦是《周易》六十四卦当中的第四卦,此时是万物蒙昧的时刻。蒙就是我们眼前蒙的布。

  我们要想看清东西,就必须将眼前蒙的布撕开,这就叫做“启蒙”,或“破蒙”。

  蒙卦是“上艮下坎”,也就是上面是一个“山”,下面是一个“水”,水在下面流淌,却被大山阻挡。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幼儿教育,也被称为“启蒙教育”,启蒙就像是去除掉流水前面的大山。

  去掉大山之后,流水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向前流淌了,这就像小草破土很难,一旦破土之后,它就要靠自己的努力茁壮成长了。

  或者是我们的小朋友刚一学习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很难,但当他们开了窍之后,后面的学习就相对简单了。

  幼儿的教育很重要,但我们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育,要充分调动小朋友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蒙卦中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这告诉我们,启蒙是开窍的过程,开窍之后,要让小朋友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吕蒙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英勇无敌,但却从小没受过教育,所以他行事粗鲁,不懂礼仪,当时,人们都称其为“吴下阿蒙”。

  当时三国鼎立,东吴相对弱小,孙权急需一批有能力的将领。于是,他劝吕蒙多读书。

  吕蒙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读书。孙权就说,你再忙能有我忙吗,能有曹操忙吗,我们都在读书,你知道读书有多重要吗?

  吕蒙开始不以为然,后来当他真的读书之后,他才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目光短浅。

  读书不仅让吕蒙的眼界变得更为开阔,思路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他从书中汲取了前人的智慧,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和领兵打仗。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他的个人修养上,更直接影响了他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智慧。吕蒙逐渐从一个纯粹的武将,成长为一个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杰出统帅。

  东吴自立国后,一直想夺回由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直没有成功。吕蒙当上统帅后,积极联合魏国,以“白衣渡江”偷袭了关羽,夺回了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