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一种名为“多肉”的懒人植物在网上走红,不少人带着满满的期望下单,到手之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这种植物养起来根本不是宣传的这么回事。
甚至近日还有网友晒出自己在家用补光灯养多肉植物的照片,表示因为用电量大,接到了供电局的电话。
这个话题让很多对多肉植物不熟悉的人相当疑惑:不是都说多肉很容易养吗,居然花费这么高?
长期以来,大部分植物爱好者都信奉着同一个底线原则:注意浇水,活着就行。
这种简单粗暴的养护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的室内绿植品种来说,是最好不过了。比如说绿萝和虎皮兰,适当的浇水就能保证它们良好地活着,其他条件无非就是影响它们的生长速度,或者叶片光泽,对观赏性反而影响不大。
但是这个原则对多肉并不是那么适用,因为多肉是一种生长环境对颜值影响巨大的植物。如果你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搜索多肉类商品,时不时可以看到消费者给出差评,有的指责商家以次充好,货不对板,有的表示植物越养越绿,怀疑商家开了滤镜,颜色严重失真。
多肉植物的原产地大多分布在非洲地区,主要包括南非、加那利群岛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南美洲、北美洲和中亚部分地区,也有部分多肉的足迹。这些地方的共同特点是气候干燥,土壤含水量低,紫外线强,昼夜温差极大。
贫瘠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肉特殊的植物形态。它们往往植株比较矮小,形态紧凑,叶片肥厚多汁,体内存储大量生存所需要的水分,以供它们熬过一段又一段的极端天气。
另一方面,多肉叶片呈现的多彩颜色,其实来自一种植物对光照和温差的保护机制。在残酷的生存压力之下,缺水的多肉植物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同时花青素和胡萝卜素上升,使叶片呈现出粉色、橙色甚至红色的亮丽效果。
所谓“环境越摆烂,多肉越灿烂”,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多肉并不是娇气的植物,你也不用担心它会晒死或者渴死,懒人式放养就行了,相当的省心。
室内种植对多肉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水分。家里和沙漠的环境肯定不一样,充足、稳定的水源,使多肉叶片储存水分的本领变得一无是处,它们变高变长,叶片之间的缝隙也逐渐增大,形态颜值下跌严重。
更可怕的是,万一种植环境的通风条件不够好(尤其是封闭式阳台),泥土里的水分得不到及时疏散,淤积在根部周围,就会出现烂根或者感染病菌的情况,很有可能导致多肉死亡。
正如前文所说,做好控水和通风之后,多肉的存活几率就大大上升,也没那么容易长歪。不过,想要多肉达到五颜六色的极致状态,还得尽量创造条件,模拟非洲的原生环境,不逼它一把,它都不知道自己能长得多好看。
于是,多肉的资深爱好者往往会根据需求,把空调、补光灯、风扇、加湿器等工具,都安排到位。
空调让多肉能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补光灯保证了充分的光照,风扇有效改善通风水平,部分品种则可以用加湿器增加叶面的通透性……各种设备算下来的固定成本也不少了。
此前,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因为养多肉接到供电局电话”的新闻,并且配上了五层架子摆满多肉的照片,令人大呼震撼。
该博主表示,她有好几个这样的架子,共安排了60盏90瓦的专用补光灯,两边还摆满了数量相当的小电扇,而电力局来电的原因,主要是核查为什么家里用电量激增。
有了数据就可以浅算一下:60盏90瓦补光灯加在一起等于5400瓦,即5.4千瓦,每小时耗电5.4千瓦,也意味着这些灯一个小时耗电5.4度。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电器作为参照的线匹空调在制冷状态下,一小时的耗电量大约在1.2-1.5度左右,低于这一屋子的补光灯。
至于补光灯每天要开多久才能保证效果,说法各有不同,按照中位数每天8小时来计算的线度。长时间运行也会带来一定耗电量,再加上空调、风扇等杂七杂八的生活用电,计算结果很惊人。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以为养多肉得这么烧钱它才能长出高颜值,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罕见的例子,如此耗电也不会是常态,一般发生于多肉生长最困难的夏季。
有疯狂砸钱的王者选手,自然有省心放养的钻石选手。秋天和春天是最适合多肉露养的季节,因为气候相对干燥,昼夜温差大,这时候的多肉长得飞快,形态和颜色日渐完美。那么夏天和冬天怎么办呢?
得益于国内多肉市场的蓬勃发展,云南和山东农户已经把多肉价格打下,品种的稳定和美观程度也大大领先国际水平,一年比一年美丽,一年比一年便宜。所以,青铜段位的肉友可以通过勤奋购买来解决问题,“流水的多肉铁打的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尝试养植物,一来美观,看着漂亮、可爱的植物,心情也会随之变好,二来能够在室内营造一种拥抱大自然的感觉,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跟动物相比,养植物确实能够省心不少,它们不吃饭不排便,不会跑不会跳,也不用24小时惦记,甚至无须装上摄像头随时观察。实际上,要想把植物养好也是一门学问,不仅需要细心照料它们,还要能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在缓慢的生长中见证它们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