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之家”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宁夏以提升“残疾人之家”建设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坚持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政策上铺路,在资金上投入,各地结合辖区自有资源,打造特色专项服务,实现了“残疾人之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不断升级蜕变。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记者探访我区几家规范化建设“残疾人之家”,从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实现残疾人就业梦想等多个维度集成和全面展示宁夏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
“直播间的家人们,这款产品非常畅销……”5月初,在位于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的芦花苑社区“残疾人之家”,宁夏西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讲师龚佩佩一行人正在为残疾人开展为期一周的网络直播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宁夏一家企业负责人主动找到了参加培训的罗娜等残疾人,提出愿意资助她们进一步学习直播带货等技能,未来合伙创业。
“刚刚残疾那会儿我一度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是‘残疾人之家’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向我伸出援手,点燃生活的希望!”今年36岁的罗娜在2018年因病致残后,和大多数残疾人一样迫切需要一份在家门口的工作机会。“每个月看病吃药就得1万元,生活压力非常大!”来到西夏区芦花苑社区“残疾人之家”后,工作人员帮助罗娜解决了医保报销等问题,同时鼓励她参与到“残疾人之家”的各个就业项目中,如剥蒜、折纸盒等。如今罗娜等多名残疾人更是通过电商培训、学习视频剪辑等,开始探索新的就业创业渠道。
西夏区芦花苑社区“残疾人之家”依托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芦花苑社区服务站建成,主体面积1000余平方米,划分为手工工坊、生活休息区等5大功能区,集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康复训练等功能于一体,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养护、就业、康复等综合服务。
在二楼的多媒体功能室,“芦花向阳”残疾人合唱队正在这里进行日常练习,队员们纷纷上台唱歌,展示在“残疾人之家”获得的温暖力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们残疾人到这里不仅能工作,而且能找到一些爱好,展示自己,遇到更多小伙伴,进一步接触社会,为家庭减轻一定的负担。”残疾人王刚说。
“这里既是‘上班打卡地’又是‘温暖大家庭’!”芦花苑社区党支部书记石涛告诉记者,“我们依托‘以工养残’模式,开展辅助性就业,通过与爱心企业对接,为愿意参加工作的残疾人提供难度小、安全性高的活计,并且定期开展就业技能指导,让残疾人士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增强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未来我们希望更多爱心企业能参与到扶残助残行动中来,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记者 杨淑琼)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刘台村“残疾人之家”,有这样一间特殊的房间,放置着量身定制的坐式马桶、淋浴器、洗衣机、床、桌子,安装了可以遥控的电灯,这就是顾凤玉和顾凤玲两姐妹的房间。
今年55岁的顾凤玉和53岁的顾凤玲都是渐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十来岁时,她们相继患上这种十分罕见的疾病,四肢肌肉全部萎缩,没有力气,绝大多数时间都只能蹲在地上。几十年来,她们一直由母亲照顾,由于家住五楼,只能通过窗户看看外面的世界。随着母亲年龄增长,照顾她们也变得力不从心。2021年5月,在市残联的帮助下,顾氏姐妹来到“残疾人之家”,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每天早上起来洗漱后,工作人员会打早餐给我们吃,吃过之后我们可以包香、看电视或看书。有需求的话工作人员还会辅助我们下楼做康复、晒太阳,还能跟其他残疾朋友聊天、拉家常,我们都过得很充实。”妹妹顾凤玲说。
2021年5月,中卫市“残疾人之家”依托康复中心启动,是集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体康乐、辅助性就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助残机构,包含2名培训师、2名服务人员、1名康复师。截至目前,“残疾人之家”为34名18岁至55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服务。
顾氏姐妹是第一批入住日间照料室的,几年来,她们早已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姐姐顾凤玉告诉记者:“我们在这里不仅让妈妈获得‘解放’,还收获了新的‘家人’,甚至还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很开心。”
顾氏姐妹说的“挣钱”是中卫市“残疾人之家”通过与企业协调引进手工包装香项目,以发放报酬的形式让就业年龄段残疾人通过培训从事简单劳动,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在“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区,薛锐熟练地拆开散香包装,有序完成了扎捆、包装等工作。很难想象,他是一名大脑发育不全的残疾人,曾连生活都难以自理。薛瑞的母亲拓女士说:“我的孩子从能够包香后,有了收入,有了保障,更有了尊严,我作为家长也放心了。”
“目前,‘残疾人之家’为30余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安排了工作。”中卫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主任骆霞云说:“在‘残疾人之家’,我们设立了多种多样的培训课程,如家政、编织手工艺、国际通用手语培训等,我们希望让更多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燃起更多对生活的信心,融入社会,绽放出生命之花。(见习记者 杨嘉琪)
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忘忧草·残疾人之家”,有一对父子每天都会来这里的日间照料区。父亲马正(化名),40多岁,多年前因疾病造成肢体残疾,妻子离开,留下儿子强强。17岁的强强智力残疾,又患有癫痫。
“他俩每天在家大眼瞪小眼,父亲马正非常压抑,得知‘残疾人之家’有日间照料后,像找到了救星。”5月17日,原州区残联康复体育部主任马越告诉记者,此后马正每天将儿子带到“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区,让工作人员照料儿子,自己去辅助性就业区学编织。
想到马正和强强在“残疾人之家”的日常,马越非常感慨,马正的右侧上肢不能动,只能用一只手学编织,但他学得非常认真,他把要编织的作品牢牢地夹在两腿之间,然后用一只手来回编织。
另一边,日间照料区的工作人员在尽心照顾着强强,强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自己都不知道。工作人员需要随时看着孩子不要跑丢了,还要随时提醒孩子上厕所。
马正曾说,在“残疾人之家”能让他看到积极的能量,哪怕每天大家帮他照看孩子2个小时,也是给了他喘息的机会,是大家解救了他,让他有了全新的生活。
三营镇“忘忧草·残疾人之家”是原州区首个将触角延伸到乡镇的“残疾人之家”,拥有840平方米的独立空间,包括儿童康复区、成人康复区、日间照料区、辅助性就业区、公共服务区、户外活动区等。
40多岁的马春(化名),肢体二级残疾,大小便失禁,日常需要穿成人纸尿裤。“我们为他一个季度适配一次成人纸尿裤,每次都是我们的工作人员给他送过去。”马越说,为残疾人补贴辅助器具,是残联的一项政策,光成人纸尿裤这一项,每年能为马春(化名)节省2000多元。
马越介绍,“残疾人之家”还会帮助残疾人代办一些审批手续,会从三营至固原往返帮忙给残疾人代取辅具或代买东西。
“我们的‘残疾人之家’虽然没有能力为所有残疾人服务,但是只要能精准服务一个对象,能解决一个家庭或者一个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我就觉得我们‘残疾人之家’有存在的意义。”马越说。(见习记者 何婉蓉)
“马叔,快递给您拿来了,您最近还好吧,有什么问题及时和我联系。”5月2日,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解放村残疾人马飞前往定向帮扶的多残人员马良红家中帮忙处理日常事务。作为尚之学助残志愿服务分队的队员,为其他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已是马飞的日常习惯之一。
“让残疾人去帮扶残疾人,帮扶者在帮扶过程中会有成就感,被帮扶者面对和自己一样身患残疾的人不会自卑,更重要的是尚之学的残疾志愿者,可以给其他残疾人树立榜样,激励他们乐观生活,自强奋斗。”谈起成立尚之学助残志愿服务分队的初衷,利通区盲人协会主席马东说。
马东介绍,尚之学助残志愿服务分队依托吴忠市利通区“尚之学残疾人之家”成立于2022年,登记注册残疾志愿者230人。截至目前,分队先后走访残疾人家庭570户,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0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6场次,兑换各类生活物品120件。
“尚之学‘残疾人之家’创新实施‘3+N’服务机制,3种模式包括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服务。N个创新是指心理疏导、人道主义思想建设、文化服务、扶残助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内容。”利通区残联副理事长绽红花说,尚之学残疾人之家充分发挥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提高残疾人劳动就业技能,增强残疾人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
目前,“忘忧草残疾人之家”已为34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为利通区470户残疾人家庭提供日间照料、居家托养、辅助就业、康复训练等服务。通过残健共融助力,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见习记者 贺紫瑞)
“咚——哒哒——咚——哒”……5月17日,在石嘴山市惠农区文景广场举办的“全国助残日”文艺汇演上,伴着铿锵有力的节奏、激昂的鼓点,来自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的“忘忧草·残疾人之家”的“梦之光”非洲鼓乐团带来的特色非洲鼓乐表演,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与鼓舞。
据了解,为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残疾人的自信心和创造力,2018年,人民路街道残联从“残疾人之家”中选出了30余名残疾人共同组建了这支“梦之光”非洲鼓乐团。今年以来,已登台演出30余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次次演出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人民路街道工人街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倪艳红表示:“‘梦之光’非洲鼓乐团的成立和演出,让残疾人清楚认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就能重塑自己,让自己发光发热。”
赵海平是非洲鼓乐团的团长,因为一次车祸,导致她肢体残疾。“刚开始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是大武口区残联和街道干部多次上门,鼓励我走出家门,到社区参加文体活动。”赵海平渐渐喜欢上了非洲鼓,“成立乐团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也给其他人带去了正能量,展示出我们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形象。”赵海平说,“如今,我们的乐团也吸纳了许多健全人参加,残健共融,互相鼓励,收获温暖和友谊。”
人民路街道“残疾人之家”位于人民路街道工人街社区内,依托工人街社区国家级“残疾人之家”、自治区级“阳光家园”阵地资源和就业创业资源、文体活动特色优势,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助残服务。
“目前,‘残疾人之家’已引进宁夏天使文化发展合作社、手工编织协会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十字绣香包制作、古法制香、手工羊脂皂制作、面点制作等培训,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签订订单,成功带动解决了100余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通过‘阳光天使文创集市’,安置或辐射带动近40名残疾人及其家属从事个体经营、文创作品制作销售、文艺创作展演等。”大武口区残联理事长杨琰介绍,“政府主要是架好桥梁,寻找到更多爱心企业,帮助更多残疾人丰富工作生活,让这些家庭增加收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记者 杨淑琼)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