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孩取名,或者给自己换一个名字,是人生大事之一。虽然所谓的名字和命运、前途紧密相关这种说法很迷信,但是名字确实是一个人的符号,是一个显示文化水准、人生境界的符号。不见其人,先闻其名,这人的家世如何,修养如何,志向如何,很可能从名字就能看出端倪。所以说,名字马虎不得。
作为中华儿女,生活在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伟大国度,也就是意味着有无穷的文化资源可以利用,在取名字方面,如果不加以利用的话,岂不是可惜?例如《诗经》。
最近网上乃至坊间流行一个词,那叫“岁月静好”。“静好”这个词在上世纪二十和三十年代曾经比较流行,往往寄予了人们对生活安静美好的向往,以及对淑女品质的一种期待,“静好”在消失了几十年之后,如今又火起来了。殊不知,“静好”最早来源于《诗经》,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使用它了,到如今都还没过时。
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郑国的诸侯国,这个国家并不是很大,但是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是爱情方面的歌曲风行天下,按照现在的说法,郑国是周朝浪漫爱情歌曲排行榜前列所在地。有首叫《女曰鸡鸣》的歌曲,说的是一对夫妇大清早在卧室的对话,娇妻说:老公,快起床吧,大公鸡开始打鸣了,老公说:还没天亮呢。“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小两口表面上一个是催着起床,一个赖床,其实是在说恩爱。怎么恩爱呢?“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多么美好安宁的岁月啊,喝喝酒,和你一起变老;弹弹琴,岁月静好。原来,先秦时候的人,也认为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才是最浪漫的事。
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德音”,也就是美好的名声,高尚的品德。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其实不然,这个词的后面是一幅美丽而浪漫的画面,它也来自于郑国。话说某天,在郑国首都的大街上,有位帅哥和一位美女同乘一辆车,美女的颜值把帅哥惊呆了,“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英”,有一位靓女和我同车,长得跟木槿花一样漂亮,即所谓美人如花,不仅颜值高,而且品德好,“德音不忘”。因此,过去书香门第的女孩子经常取名“舜华”、“舜英”和“德音”。
还有一个小国家,名叫卫国,吴起、商鞅就是这个国家的人。卫国男女的浪漫程度并不亚于郑国,一对小鲜肉男女为了互粉,互相发红包,发的是什么红包呢?男子给女子木瓜、木桃,当然,木瓜估计不是现在的热带水果木瓜,因为卫国在北方;而女子则回报以美玉,例如琼琚、琼瑶,这些也曾经是女子常用的名字,至于琼瑶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熟悉,不用多说。不过,觉得卫国的美眉们有点划不来,人家男子给你一点蔬菜水果,你居然回赠玉石,性价比似乎不太合理,当然,或许是白富美遇上了高颜值的帅哥,不计较这些。
其他诸如静姝,出自《邶风·静女》,有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在城墙边等着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那画面也是蛮温馨的,女孩子一时没等到我,急得挠着头,徘徊观望,手里还拿着鲜艳的花朵,要赠给情郎,“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花儿很有光泽,十分娇艳,然而主要还是因为送花的人儿长得美,于是又产生一个名字“彤炜”。
网络时代流行玄幻剧和仙侠剧,里面主人公的名字既古典又新潮,以前没有过,但是似乎又和古典有点关系,最有名的莫过于“花千骨”、“杀阡陌”,传播效果很好,其实在《诗经》里也有此类的名字。
话说卫文公要在楚丘这个地方营造新的宫室,于是他请高人看天上的星辰,看什么时候适合动工,而且还在新的宫殿周边种植各种树木,讲究自然环境的搭配,同时要顾及民间的生产劳动。卫文公为此还视察地方的耕作情况,看看桑麻长得如何,百姓生活怎样。
一处令人满意的新建筑,除了本身的建筑质量和风格,周围环境的匹配,还有一个就是天气。因此在记录卫文公建新宫殿的诗句里,有这么一句“灵雨既零”,好雨降落下来,滋润周边的土壤和森林,好一个“灵雨”,其中的灵,解释为好、善,灵雨就是好雨,再衍生开来,就是充满灵性的雨露,让人心情喜悦的雨水,而且从字面来看,“灵雨”二字很符合当今的武侠风、网红风以及玄幻风,取一个“灵雨”的名字,整个人都灵动起来,会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不过,在身份证名字和网名之间比较起来,灵雨更适合用于网名,有眼前一亮的效果,而用于真实身份的名字,可能会在谐音方面有点顾虑。
公元前659年,卫国被狄人占领,已经嫁出去的卫国公主许穆夫人心如刀割,不顾一切阻力,要回到卫国吊唁,其实也是慰问娘家的同胞,一路上风霜雨露,极其艰辛。在回来的路上,许穆夫人从亡国的悲痛中缓过气来,理智告诉她,必须马上借助其他大的诸侯帮她恢复旧邦,主意有了,心情也好转了,于是坐在车上,放眼望去,四处是茂盛的麦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行其野,芃芃其麦”,麦子长得好,预示着国家太平,人们幸福,这画面很饱满,充满暖色调,那么,“芃芃”一词其实是个不错的网名,它首先显示的是田野金黄、麦子丰茂的景象;其次在这后面,还有一位美貌与机智同存的先秦美女,她展望麦田,胸中自有成竹;而且一般人不会念“芃芃”,还能显示自己的高水准。
如果用“麦田”做网名,可能太直接了,倒不如用描写麦田状态的“芃芃”,再例如《诗经》里的“灼灼其华”,如果在这里面取网名,“其华”不如“灼灼”,无论是吸睛效果还是新奇感,描绘事物状态比事物本身更好。
《诗经》里的材料丰富,意象无穷,除了令人亲切、温馨的名字,想要高大上,有殿堂级味道的名字,这个要求也可以满足,因为《诗经》里一些作品是用于祭祀、国家大典乃至外交场合的。
例如西周的时候,诸侯们经常朝见周天子,然后在京师举行盛大的酒宴,大家举杯,互相祝福,欢快而不失礼仪,严肃而不失灵活,一方面大家要喝得尽兴,“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一方面又要保持君子的风范,不能让别人笑话,于是“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坦荡诚信的君子,无不具备美好的德操;“岂弟君子,莫不令仪”,平易近人的君子,没有一个不风度翩翩,令人倾倒。于是,就产生了“显允”“令德”“令仪”这些高大上的名字,它们可不一般,因为它们后面是周朝鼎盛、上下同欢的繁荣画图。